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 >> 正文

学科方向二:建筑空气环境及控制技术

2015年06月28日 08:44  点击:[]

学科方向二:建筑空气环境及控制技术

本方向共有师资1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名,博士5名。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变工况集束式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特性和相应部件的气流特性,研发与系统相结合的排风中物料在线回收装置,并使之产业化,系统应用于南方某卷烟厂技术改造,集束式结构气力输送系统烟丝造碎率减少,系统能耗降低约30%。研究大空间建筑突发事件重毒气扩散和应急通风技术的适用性;建筑(群)风环境和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善技术措施;实验动物房空气环境控制方法和技术;氡析出和氡扩散机理。新建多功能室内空气环境实验室,实验测试水平得到提升。开展了铀尾矿库、铀矿通风井尾气氡和矿砂大气扩散和输运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风速、风频和风向等对氡、矿砂大气扩散浓度分布和环境效应的影响,开展以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土壤、植被等对铀尾矿库氡析出、大气热湿气候参数和氡(矿砂)大气扩散过程的作用,构建了复杂环境下放射性气载核素(氡和矿砂)大气扩散和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

特色与优势:开展了变工况集束式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特性和相应部件的气流特性研究;开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与系统相结合的物料在线回收装置,并实现了产业化;开展了大空间建筑突发事件重毒气扩散和应急通风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室内空气环境控制技术,构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送风装置;以及开展了复杂环境下(土壤、植被、山地和气象参数变化等)铀矿冶放射性核素(氡和尾矿)大气扩散研究,构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控制或减轻铀矿冶放射性核素(氡和尾矿)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技术。

主要突破:研发的适用性广的变工况集束式物料气力输送系统,与系统相结合的排风中物料在线回收装置,并实现了产业化,并进行了系列的物料气力输送基础性研究。提出了新型的室内空气环境控制方法和技术,构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土壤-植被-大气耦合系统铀矿冶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模式,提出了控制或减轻放射性核素大气污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建设期内,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41篇,SCI/EI收录18篇。


 

学术带头人彭小勇教授,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南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华大学空调与热能利用研究所所长。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铀尾矿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耦合模式及数值模拟”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交流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了十多项大中型建筑空调通风工程的设计工作;取得国家专利3项。


 

学术骨干戴石良研究员,男,汉族,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空调与热能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长期从事工业通风除尘、气力输送及中央空调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1项,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要成果已在国内30余家卷烟厂推广应用。


 

学术骨干谢东教授,男,197812月生,博士(博士后),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现任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主任。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通风气流计算机仿真建筑环境评价及污染物控制等领域的研究,2009年中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117-20127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共计10余项,主要参与了国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共计10余项,先后分别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暖通空调》和《安全与环境学报》等专业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 EI收录6篇。获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改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主讲《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通风工程与净化》等课程,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编21世纪规划教材1部,申报专利5项。


 

学术骨干李国荣研究员,男,19827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主要从事铀矿通风防护、工业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和实用新型专利二项;特别是对“卷接工艺风力供给和烟丝气力输送技术”做了20多年的深入研究,组织完成了近100项技术改造项目。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熊军,男,19703月出生,汉族,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湖南省监理工程师,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实验室主任。199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2-19967月在苏州医学院外语培训部英语进修班学习,通过核工业总公司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现主要从事暖通空调实验教学、建筑环境测试、机电安全评价等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项试验台的设计安装调试,具有较丰富的试验设计、试验系统调试和现场测试经验,主持和参加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在《流体机械》《煤气与热力》等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ISTP收录2篇。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南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与省级精品课程1门。


 

蒋新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长期以来以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室内环境与数值模拟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文核心期刊《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暖通空调》、《建筑热能通风空调》等专业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3篇,主持与参与教改课题9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参编教材2部。长期与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合作研究与合作关系,主要是研究建筑生态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


 

周耀辉,硕士,副教授/高工。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部级课题3项;省安全局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参加部级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加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加省外专局课题1项;主持环评报告3项;参加各类环评报告等项目多项。曾在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主持国家十五国防科工委科技攻关项目“三废治理专项基金”的退役铀矿冶放射性表面污染去除技术研究课题获得科研经费30万元,参与国家十五国防科工委科技攻关项目“三废治理专项基金”的 《国际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技术及应用》课题。主持国家环保部课题《湖南 272厂辐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主持国家安全总局课题《铀尾渣(矿)库地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警安全性研究》hunan-0016-2015AQ。主持省安全局课题《湘江水污染事故应急预警安全性研究》(HN09-35),主持省教育厅课题《低放射性退役金属设备(器材)熔炼回收技术研究》(13C797),主持衡阳市科技计划项《衡阳钢管厂回收熔炼废旧镍金属技术研究》2007KG034。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EI收录3篇。


 

张杰,硕士,讲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4项,指导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项,参与湖南省精品课程建设一项--《暖通空调》,参编教材《室内空气品质》(中国-欧盟可持续建筑系列教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先后在专业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EI/ISTP收录共3篇。


 

学科方向二师资队伍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目前指导研究生数

入选人才计划

博士生

硕士生

1

彭小勇

1961-12

博士

教授

0

5

 

2

戴石良

1964-03

学士

研究员

0

2

 

3

谢东

1978-12

博士

教授

0

3

 

4

李国荣

1960-06

学士

研究员

0

1

 

5

袁国安

1950-10

学士

研究员

0

0

 

6

龙慧

1982-09

博士

讲师

0

1

 

7

蒋新波

1977-10

硕士

副教授

0

0

 

8

冯胜洋

1985-01

博士

讲师

0

0

 

9

齐增湘

1972-04

博士

讲师

0

0

 

10

熊军

1970-06

硕士

副教授

0

0

 

11

周耀辉

1974-06

硕士

副教授

0

0

 

12

谢海

1974-12

学士

高级工程师

0

0

 

13

陈国杰

1981-01

硕士

讲师

0

0

 

14

张杰

1982-01

硕士

讲师

0

0

 

15

蒋盼盼

1989-12

硕士

助教

0

0

 

16

周立峰

1985-07

硕士

助教

0

0

 

17

晏冲为

1984-05

硕士

助教

0

0

 

 

上一条:学科方向一:放射性污染治理与资源化 下一条:学科方向三:工程灾害防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