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评估简报 | 专业概况 | 专业现状 | 办学特色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自我评价 | 专家简介 | 学院首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2025-04-25 09:59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坚持“重德行、厚基础、强能力”人

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城镇给排水、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业给排水、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保护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经过工程训练和实践,能够在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后,具备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水平,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能够综合应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知识和现代化工具、采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给排水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有较丰富的工程经验,能够独立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能力;

目标4: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适应发展,及时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南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分类培养、特色拓展”为核心模式,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培养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围绕注册工程师认证要求构建,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设置契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学分的比例,强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节的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方面,建立近10个实习基地,推动毕业设计选题来自工程实际;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横向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2.分类培养机制

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分为“应用型”与“创新型”两类培养路径。应用型人才侧重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能力,通过“企业导师制”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型人才注重科研攻关与技术开发能力,以“科研团队嵌入”模式支持学生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

3.师资与资源保障

通过组织注册工程师培训等方式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邀请行业专家驻校指导,组建科研团队承担横向课题。同时,由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与科研帮扶,确保师资队伍的持续优化。

4.核工业特色融合

依托学校核学科优势,开设《核工业建设概论》等特色选修课,增加核环保领域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铀矿冶实验室、聆听院士专家讲座,强化核工业背景下的专业能力培养。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评估专题网站